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43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宜宾市:“三全”模式带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余娜

这个春天,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龙华村村民文小彬一家心情格外愉悦,仅靠卖掉第一季竹荪,他家就挣了10多万元。

2022年,在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帮助下,在外务工的文小彬返乡流转了近30亩土地种植竹荪,还流转了30多亩田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我提供技术指导和贷款担保,让我安心创业,今年我家收入预计超过30万元。”文小彬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集体增收,村民获益,正是宜宾市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营主体散、专业人才少、政策支撑不精准等突出问题,宜宾市坚持以党建为牵引,创新探索全覆盖优化发展体系、全方位汇聚发展人才、全要素配置发展资源的“三全”模式,切实提升了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



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供图/宜宾三江新区党群工作部

优化发展体系

由“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

文小彬所在的龙华村,水产养殖资源丰富,历来有鱼苗养殖、稻虾综合种养的传统,然而养殖模式老套、科技水平不高、鱼苗品种单一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村上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在村党支部书记钱四灵等人带领下,龙华村探索“党建+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长宁县龙头镇龙华村兴荣养殖有限公司,打造龙华村名优水产健康养殖基地等,助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依托村资公司,整合乡村资源,是宜宾向改革要乡村发展活力的其中一环。

为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更好应对不断变化的“大市场”,宜宾市规范组建县、乡、村三级村资管理公司,并厘清职能职责,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发展体系,凝聚起乡村要素合力,激活发展动能。

“三级村资管理公司是指由县级相关部门牵头抓总,10个县(区)成立村资管理总公司或专门服务集体经济发展的县属国有平台公司;132个乡镇(涉农街道)组建镇属国有平台公司,发挥县和村之间统筹协调的纽带作用;指导行政村全覆盖成立集体公司,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管理,依法独立进行相关经济活动。”宜宾市委组织部相关责任人介绍。

叙州区柏溪街道南京村种植大头菜历史悠久,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市场渠道不畅等原因,2023年以前一直未能实现大头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023年8月,村党支部书记尹昭凯带领党员、群众,在村子原有“党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下,成立了宜宾蜀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农副产品收购、生产、销售和水产养殖、销售业务。公司以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和集体田地为抓手,通过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建成2000平方米大头菜加工厂和50亩稻虾基地,带动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村民尹昭祥是大头菜种植户,也是大头菜加工厂的工人,谈及现在的生活,他非常满意:“有了村资公司,我们卖菜不难了,还能就近打工,村集体每年还要分红,日子越来越好了。”



宜宾市选聘国有企业干部到村担任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供图/宜宾组

优选致富带头人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初夏,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龙兴村的三角梅主题园内。玫红、淡粉、浅杏……各色三角梅正竞相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打卡。自开园以来,三角梅主题园年平均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三角梅年产量50余万株。

就在主题园不远处的川南橘乡柑橘基地,一株株柑橘树苗绿意盎然。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为柑橘树苗修剪枝叶、喷洒防虫药,为柑橘安稳过夏做足保障。

难以想象,如此热闹的龙兴村曾是发展基础薄弱的丘陵村,缺乏支柱产业,更缺乏致富引路人。

2007年,陈建秋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此后他带领龙兴村党员群众创新探索“一统四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以优质柑橘和乡村旅游为主导,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同时,陈建秋将本土人才、返乡民工、外来投资者纳入乡贤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22年,陈建秋获评宜宾市首批“标兵书记”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破解人才制约瓶颈,宜宾市从乡村人才队伍的实际出发,从“选、育、留、借、用、管”多点着力,让“领路人”“实干家”“开拓者”等人才各展才华、相互激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不竭动力。

发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宜宾市把“任职期间所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作为选拔市级“标兵书记”“硬指标”,设置两年有效期对“标兵书记”进行提级管理并给予“人才绿卡”等优惠服务。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必学、必练、必考核项目,示范带动1656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成长为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

同时,宜宾市充分发挥国企优势,创新启动“国企人才兴村计划”,集中选派52名市县国企人才到连片发展重点村担任职业经理人,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村企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引导650 余名退二线领导干部、金融机构专家、涉农专业技术人才等,下沉个人原籍或工作成长地所辖村担任金融顾问、财务助理、技术专家等,协助村“两委”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任务。



屏山炒青园全景。供图/屏山组

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今年第一季度,宜宾市筠连县肉牛综合产值达到了27.71亿元。

筠连有“中国黄牛之乡”的美誉,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肉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筠连,有不少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黄牛养殖。“去年我们景阳村集体经济组织养了100头牛,总共卖了180万元左右,今年计划喂养140头。”镇舟镇景阳村党总支书记李光先说。

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做强肉牛产业,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针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单一扶持项目及资金落地收效甚微、资源资产开发力量分散等问题,我们指导各乡(镇)通过资金整合、项目集中、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共用等方式,推动发展关键要素集聚生效,以合股经营、分红获利或代产分销、提成获利等形式推动弱村抱强村、村村互帮带。”筠连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筠连县选择产业基础好的五凤村为核心建成四川省三星级肉牛现代农业园区,辐射丰收村、联络村等8个村,创新开展“1+7”连片抱团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下称“示范区”)模式,集中连片推进水网、路网等配套建设,构建生态化、有机化、标准化、机械化和科技化的综合示范区。

随着示范区的建立,8个村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种草、养牛、肉牛屠宰、牛肉干制作等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肉牛养殖产业链。不仅如此,示范区还形成了统一的筠连黄牛价格区间,通过良性竞争,有效保护养殖户利益。

“在政策支持和多部门合力推动下,从县级金融机构选派72名‘金融顾问’到村开展工作,开发‘奶牛贷’等助农金融产品,为养殖户全方位提供金融政策和支持。”筠连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养殖户的养牛信心增强了,全县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

放眼全市,宜宾又是如何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据了解,今年,宜宾市持续在书记领办、连片规划、要素赋能等方面发力,通过激发“党建资金”撬动效应、“扶持项目”示范效应和“配套政策”支撑效应,构建完善“市统筹谋划、县协调推进、镇组织实施、村落地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全域提质、连片共兴”的发展态势。

如今,宜宾广大乡村的发展理念正悄然发生改变,面对你赶我超的新局面,各村正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寻找新兴业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5-26 21:03 来自零距离APP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