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鸡尾酒疗法)已经在全球治疗了1950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扩大治疗策略的实施,预计到 2030 年全球接受治疗的人数将达到 3300万。在越来越多病人受益的同时,这种普遍的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增加耐药毒株的产生和传播。


那么到底什么是艾滋病的耐药?

什么是耐药?


当人体一旦感染HIV病毒,病毒就会不断地在人体内进行复制,而新复制出的病毒会产生基因变异,病毒中遗传物质的微小变化会影响病毒的合成方式。基因变异甚至可以使感染者在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之后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这种对抗病毒药物起抑制作用的过程就是耐药。


一旦产生耐药性,意味着药物无法阻止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蔓延与扩散,病毒载量会不断增加,对病人的免疫系统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最终会导致治疗失败。当然,也可以换其他药物继续进行治疗,但选择范围将会变窄。


并且,假如感染者对某药物产生耐药性之后,也会对同种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即使你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例如,如果感染者对奈韦拉平产生了耐药性,他很可能也会对依法韦仑产生耐药性,反之亦然。)

出现耐药的原因:


1、服药依从性差,包括中断、误服、漏服以及延迟服药(因此,我们建议感染者最好定时吃药并且不中断,不能断断续续地服药);


2、基因突变是HIV耐药性产生的根源,由于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其基因有很高的变异特征:

(1)高错误率的逆转录酶,使其复制时,不能及时切除错误引入的核苷酸,约每个复制循环中就会发生一个错误使病毒复制时发生随机变异;

(2)HIV高复制率,在一个感染者体内,每天可以新产生10的10次方个病毒颗粒,高复制率使HIV基因组变异获得快速地累积与放大;

(3)宿主的免疫及药物压力的选择作用,使相应的基因区有更高的突变频率;

(4)不同病毒株DNA之间的基因重组。


3、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由于以上原因,在治疗和未治疗人群中,就有可能出现如下两种耐药类型:

(1)原发性耐药,也叫做传播耐药。是指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前,本身就存在耐药性,原因多是HIV感染者本身感染的就是耐药性毒株。

(2)继发性耐药是指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毒复制而发生的HIV基因突变存活并进而导致的耐药。

及时检测是遏制HIV耐药的关键:


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耐药状况,及时进行耐药检测,在艾滋病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耐药检测广泛用于HIV-1感染人群的耐药监测,以了解HIV-1耐药毒株流行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其次,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主治医生制定适宜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此外,对抗病毒治疗失败的病人进行耐药检测,主治医生可以通过检测结果分析治疗失败原因,并及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一般建议以下群体进行耐药检测:

1、确诊感染后、上药前做耐药检测;

2、上药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差,病毒载量没有明显下降依然偏高。


精准治疗&经验治疗:


做不做耐药检测,其实涉及到精准治疗和经验治疗的区别。精准治疗是通过预防性地做一些检测,得到科学精确的检测结果,使更了解病人与其病情,以制定更相宜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应用或滥用不匹配的治疗方法耽误病人最佳治疗时间以及医疗资源、病人医疗费用的浪费。而经验治疗一般都会根据医生的个人职业阅历、性格等不同而不一样。比如一个病人出现呕吐、咳嗽、发热等症状,在不做检查、仅依据经验的情况下,多半会认为该病人是感冒了,但放在今天,我们首先会想到这个病人需要做一个核酸检测,因为该病人也很有可能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在进步,病毒也在进化。人类和细菌病毒的战斗基本永远不会停止。做检测表面上看虽然花了检测费,但实际上可能带你少走了一些弯路,减少了不必要的治疗费用,也提高了病人治疗的效率。



因此,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做耐药检测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尤其是上药前和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