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3486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言献策] 澳大利亚数百亿只野兔成灾,最大体重近百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0 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澳大利亚数百亿只野兔成灾最大野兔近百斤








图片模式

×
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生物入侵,不是豺狼虎豹这种凶猛的野兽,而是兔子。
这种看上去乖巧可爱、毫无攻击性的生物,为何差点灭了一个国家?
第一次引进时就初现灾难端倪,因跟风放养兔子开始繁殖泛滥
1788年,当第一只家兔被英国殖民者带到澳大利亚时,它们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同类将会成为这片土地的“霸主”。
当时,由于大部分圈养家兔的殖民者都在东岸,中间隔着茂密的丛林,以及各种山脉。
图片模式

×
这些天然屏障让兔子们在十几年间小范围地活动着,并没有扩散。
意外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澳大利亚西部海岸引入了家兔。
其中,一些兔子终于还是咬断了自己的笼子,逃了出去造成了骚乱。
据1827年塔斯马尼亚州的一篇报道中描述,兔子数以千计地在庄园里活蹦乱跳。
图片模式

×
足以看出当时的兔子的增长速度之快,兔灾已经初现端倪。
但是当时的人们十分自信,他们从家养兔子当中尝到了甜头,不仅可以吃到鲜美的兔肉,还可以穿上兔毛所制的大衣。
在19世纪初期到中期,依然没有停止引进家养兔。
图片模式

×
任何事件都需要一个导火索,而兔灾的导火索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绅士:托马斯·奥斯汀。
托马斯在英国时就酷爱狩猎,这种习惯也来到了澳大利亚。
家养兔的狩猎方式对他而言不够刺激,所以1859年,他专门引进了野兔,同时还有麻雀和鹧鸪。
图片模式

×
和之前的家兔不同,托马斯完全是将这些野兔放养。
野兔繁殖得很快,很快便成为了草原上的一道风景。
那时的殖民者都不以为意,他们在澳大利亚赚了一大笔钱,整日沉浸在不同享乐中,尤其是狩猎。
图片模式

×
曾有一名爱丁堡公爵,在四个小时内成功射杀了四百多只野兔。
可以想象得到,对当时的澳洲人而言,让兔子繁殖得多,反而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
甚至当地的许多农民,看到托马斯以狩猎为乐,都开始争相模仿起来,放养自己本来圈养的兔子,使得兔子的繁殖速度迅速增加。
图片模式

×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让澳大利亚人兴奋多久,因为三年后,兔子的情形就让他们不得不取消这种乐趣。
1862年,澳大利亚政府将兔子视为了有害物种。
1868年,托马斯发现就算他枪杀了2万只兔子,至少还有1万只兔子残留。
图片模式

×
这些兔子中,除了野兔,还有家兔等其他品种。
它们相互杂交,反而提高了物种的生存率,使得繁殖比普通的兔子还要快得多。
于是,事情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图片模式

×
每年枪杀仍有百亿存活,在战争时期提供一定经济效应
1881年,这些兔子霸占了新南威尔士州,作为一个以狭窄山脉为中心的地区,新南威尔士州并没有给予兔子太多的草类资源。
但是兔子并不是只是传统意义上只吃青草,甚至是树皮、草药、灌木叶子都能是它的食物。
所以,山脉对兔子而言,反而是老鼠进了米缸。
兔子的“攻城掠地”,造成了大量植被被破坏,其所到之处全都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图片模式

×
因为兔子的存在,以畜牧业著称的澳大利亚遭受重创。
兔子们风卷残云而去,不给饲养的牛、羊等牲畜任何口粮。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牲畜繁殖量直接下降60%。
并且随着兔子的蔓延,这种影响开始渐渐扩散。
图片模式

×
1886年到1894年,兔子从侵占南部的澳大利亚开始,蔓延到了北领地区。
这些兔子“大军”,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蔓延。
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不管是有植物地区还是没植物地区,都有着兔子的足迹。
到了1926年的时候,澳大利亚兔子居然高达100亿之多。
图片模式

广告
800%超高爆率,上班挂机下班回收!轻松赚百万元宝!×

人们不是没有想办法制止,但始终有两个屏障阻碍着他们的“杀兔之路”。
第一个屏障就是,兔子繁衍得太快了。
其实,当年澳大利亚,每年都能枪杀200万只兔子,但是兔子的基数却仍旧蹭蹭往上涨,简直就是杀不完。
图片模式

×
第二个屏障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间,澳大利亚也受了世界格局所影响,因经济萧条和战争的原因,出现许多民生问题。
而兔子,反而成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大帮手。
当人们解决掉数百万只兔子之后,它们的皮毛被拿去换钱,它们的血肉被拿来填补饥饿。
图片模式

×
澳大利亚的贫困地区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那些泛滥成灾的兔子。
冷冻兔肉等食物的产生,也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甚至能偿还一些债务。
正是如此,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兔子帮助贫困时期的澳大利亚渡过了艰难时刻,也减缓了政府的一定压力。
图片模式

×
于是在一部分人眼中,他们不懂所谓的“兔灾”能造成何种危害,反而觉得兔子的好处多多,自然不会对其赶尽杀绝。
当然,从综合来看,澳大利亚的整体舆论风向,依然是偏向解决兔灾问题的。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消灭兔灾的方式就一直多种多样,但是始终没有一种能够完全解决,反而酿成了更大的灾祸。
图片模式

×
捕杀悬赏建栏毒药无法起作用,病毒杀灭造成更大的生物灾害
最初,政府的措施十分简单粗暴,就是增加狩猎的数量。
但是如前言所提,不管如何捕杀,始终跟不上兔子繁衍的速度,自然就此作罢。
之后,政府一度陷入了思维的疲软期,于是决定集思广益,以赏金为诱饵,希望更多人能够帮忙解决兔灾。
图片模式

×
1888年前后,澳大利亚政府以2.5万英镑的巨大诱惑吸引各界人士。
市民们为了这笔钱纷纷绞尽脑汁,向政府提供了不少方案。
可惜的是,一些方案看上去就有些无稽之谈。
图片模式

×
于是,悬赏的计划也宣告失败。
在1896年,终于决定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抵抗兔子的“入侵”——建造围栏。
可是兔子所占面积实在太广了,围栏也只能跟着兔子的面积增加其围圈的长度,甚至还因为围栏的长度太长被当时认为是“全世界最长的围栏”。
图片模式

×
然而,这边的围栏建好了,兔子便往另一边去;
1902年,1号围栏刚刚竣工,又开始了2号围栏,建了三年刚建好,又马不停蹄地建3号围栏。
更令人感到无助的是,大兴土木后并没有对防兔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反而给人们狩猎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不仅是大型动物会无意间撞到围栏,失控的人驾驶着猎车也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图片模式

×
后来,又因为战争影响,导致围栏的材料成本大大缩水,变成了铁丝。
其防护作用锐减,最终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对于很多生物学家来说,野兔泛滥成灾是一个证明他们学术界本领的时候。
也正是如此,很多欧洲的专家专程前来澳大利亚,想要挑战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畜生。
图片模式

×
许多专家前前后后使用了四五种病毒,试图让病毒扩散,进而消灭掉这些野兔们。
一开始,他们使用的是鸡瘟等传染病毒,这种病毒确实有了一定效果,但很快就出现了后遗症:
除了兔子之外,其他牲畜也染上了病毒,最后又重创了当地的畜牧业,可谓是得不偿失。
图片模式


专家吸取了前次教训,决定用专门针对兔子的病毒——传染性粘液瘤,来进行消灭野兔计划。
这次计划很成功,在1950年后,野兔的死亡率高达80%,兔子数量瞬间减少到一亿只以下。
然而,总归是有些强壮的兔子挺了过来,不仅如此还形成了抗体。
有抗体的兔子们又少了同伴的资源掠夺,其繁衍速度又以几何倍数增长。
图片模式


1990年,兔子的数量重新回到了2亿只。
为了解决掉兔子,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又引进了兔杯状病毒,试图降低兔子数量。
直到2019年为止,澳大利亚政府仍然在为减少兔子数量而努力,而那些方式也依然是老生常谈。
而这些兔子似乎并未受其影响,不仅仍旧繁殖迅速,还因为澳大利亚水草丰美,有些个体重甚至接近百斤,力气小的人都不一定能抱得起。
图片模式


甚至还有不了解的人打趣道:“也许中国人去到澳大利亚,光靠吃掉他们,就能把整个澳大利亚的兔灾解决。”
这种说法得到了许多不明真相的人的赞同,他们更好奇的是,为什么没人吃这些肥美的兔子?
一些人去问当地人,当地人只能一脸无奈地说:
“多年来,我们也不是没有吃过兔子,但是兔子的增长速度和我们吃的速度相比,实在是太快了。现在久而久之,很少有人对吃兔肉这件事产生兴趣。”
图片模式


正如当地人所说,事情并不是单靠数量压制就能解决的,这种极端的生态环境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人类的傲慢。
而这一切,又要将时间线回拨到19世纪。
因为引入野兔,并不只是为了狩猎那么简单。
图片模式


本质是一场人类的驯服失败记,傲慢使人忘记自然的自我纠正
托马斯·奥斯汀,除了是一名平平无奇的英国绅士,还是驯化协会的会员。
所谓“驯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驯服,而是包含了物种迁移的意思在里面。
换言之,当时的欧洲盛行的一种思想认为,任何物种可以通过人为干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重新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图片模式


托马斯当时,也是抱着类似的心态,将一些原本是欧洲的物种带到了澳大利亚。
以他为代表的驯化爱好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自然的轻慢。
曾有一个叫做弗兰克·巴克兰,在他的书中说过:“重新安排自然界的一切,就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图片模式


再加上,那时候除了兔子,还有其他物种也被引进至澳大利亚,或大或小地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不过都得到了及时遏制,使得人们产生了侥幸心理。
兔灾的出现,就像是给驯化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驯化者意识到,这些野兔恰好在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中,处于几乎无敌的状态。
图片模式


驯化者们首先想到的做法,就是用生物对抗生物。
他们通过平衡生态系统的方式,将野兔的天敌引进来。
却未曾想到,这造成了更大的生物入侵的事件。
19世纪70年代,红狐作为野兔的天敌,正式成为了消灭野兔的主要军力。
图片模式


然而没有过多久,红狐发现,比起野兔,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如地巢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更适合围猎,于是便减少对野兔的追捕。
红狐不仅没有对减少野兔起到关键性作用,更加剧了其他物种灭亡的速度。
和红狐同期成为野兔天敌的,则是猫。
19世纪90年代,猫也成为了消灭野兔的军力,但它和红狐的结局殊途同归,对整个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图片模式


从这两次不难看出,驯化者所认为的“人为制造新的生态系统”的概念被推翻。
他们写好的一次又一次剧本,都敌不过自然界的自我宏观调控。
野兔的天性,及其所在生态系统的位置,再加上澳大利亚的天然环境,使得野兔成为了整个岛上无法无天的霸主。
图片模式


到了2021年底,相关报道称,澳大利亚将会有80%的本土国家级濒危动物将会灭绝。
文中预言,2050年将会让澳大利亚的本土物种灭绝达到新的高度。
而过去六十年,澳大利亚已经花费了3900亿澳元(折合人民币1.8万亿元)来应对物种入侵所造成的破坏,然而依旧是杯水车薪。
图片模式


两个世纪以前的殖民者的傲慢,最终要现代人来偿还。
所谓生物入侵,其实本质上是人类的自食恶果。
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便认为可以取代大自然,成为造物主的存在。
图片模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大自然的反噬告诉了人类不要骄傲自大,维系自然的生态规律才是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方式。
如今,澳大利亚仍然面临着生态系统崩坏的严峻挑战。
这些案例,对于我国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图片模式


参考资料:

  • 光明网.《澳大利亚兔灾的生态史学思考》
  • 中新网.《因外来物种入侵 澳大利亚本土生物恐面临灭绝威胁》
  • 肖璐娜,张箭.兔子在澳大利亚的引进和传播[J].古今农业,2021(01):97-107.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