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76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宜宾身边事] 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在大爱中绘就最美风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20: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       2019年6月17日,长宁县双河镇发生6.0级地震,我市61个乡镇32.9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68亿元。

       两年过去,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情况如何?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怎样?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原本需要两年完成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我们用时一年半就实现,成果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争分夺秒推进工作、努力攻坚克难的结果。”6月3日,市重建办有关负责人感慨地对记者说。

长宁“6·17”地震过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宜宾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责,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在集各方之力抢抓抗震救灾后,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截至2021年1月,我市已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高质量全部完成161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现“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促进民生保障新提升、塑造城乡建设新风貌、实现生态环境新改善、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的重建目标。


硐底镇治平村地震灾后重建聚居点一景


       如今,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的新房盖起来了,公路修起来了,学校、卫生院建起来了,成为新风景的不只有新家园,群众满意的笑脸更是最美的风景。



好政策落地落实

村民的新家园更美丽




       5月28日上午9时许,从宜叙高速公路双河出口下高速,长宁“6·17”地震的震中——长宁县双河镇就映入记者眼帘,宽敞笔直的入镇大道一旁,绿化景观、生态步道、人工湿地、步行桥等生态修复景观移步易景。这便是总投资约1.4亿元的东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双河镇东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景


       大道对面,是长宁“6·17”地震灾后住房恢复重建中全市最大的村民聚居点——葡萄井村聚居点思源小区,这个小区是“统规统建、政府兜底配套”集中重建模式的示范点,安置了400户受灾群众,目前,已有部分群众搬入新家。

       今年68岁的双河镇宝连村八组村民蒯学均,在思源小区21栋定了一套三室一厅120平方米的新房。

       “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住房有了着落。”蒯学均笑着告诉记者,他家原有的土墙房在地震中被垮塌的山压垮,一家人正为重修房屋犯愁时,政府的新建房补助政策就出来了。蒯学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房算下来要17.4万元,享受灾后重建补助与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扶持后,我自己只出了4万元。如果买新房的钱不够,党委政府还帮我们向银行协调申请贴息贷款,每户最高能贷6万元,可以分3年还清。”

       同样受灾严重的还有珙县。长宁“6·17”地震发生后,珙县城乡居民住房受损严重,有17432户居民需危房加固、5778户居民的住房要重建。



珙县珙泉镇鱼竹村地震灾后重建聚居点(珙县重建办供图)

       珙县珙泉镇的鱼竹村,如今已成为宜宾的灾后重建农旅融合示范点和川南民居新样板,以“青瓦出檐长、穿斗粉白墙、宅前敞院坝、四周立檐廊”为主体设计风貌的聚居点,将具有川南特色的民宿文化融入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房屋设计中,为村民就业和经济发展留足“版面”,加上500平方米“1+6”党建服务综合体,配套建设的村级文化广场、乡村党校、地震纪念堂等,一个集民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美丽新乡村呈现眼前。


       在该村的大蓝田聚居点,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典雅古朴。


      鱼竹村五组村民熊耀香已搬进了大蓝田聚居点的新家。她家以前住的房屋是年代较久的老式瓦房,在长宁“6·17”地震中受损鉴定为D级危房,通过灾后重建补助与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扶持,不到一年,熊耀香便以旧宅“换”了新房。她笑着说:“灾后重建政策真的好,以前我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上小别墅,安全、漂亮又舒适。”






活泉公园一角


       据了解,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我市以受灾群众住房恢复重建为首要任务,出台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意见及过渡安置补贴、住房重建补贴、住房重建担保贷款、土地增减挂钩、农村新型社区规划选址等“1+5”核心保障政策,“一户一策”推进实施。震后3个月完成25248户城乡住房维修加固。震后一年半完成13689户城乡住房重建,让受灾群众住上安全、经济、舒适的新居。


       同时,我市始终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灾区形象的重要抓手,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院等专家团队,因地制宜编制城乡重建规划11个,以一流规划引领灾区城乡建设;按照“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理念,完成53个重建聚居点建设,建成以长宁县葡萄井村、珙县鱼竹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村落。新建市政设施15万平方米,13个重灾乡镇的市政设施全面恢复提升。



发展特色产业
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收入


       村民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灾后恢复重建中,面临的一个“大考题”,就是如何让受灾群众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葡萄井村地震灾后重建聚居点思源小区一角


       双河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通过打造长约400米的葡萄井村“凉糕一条街”,丰富古镇业态,擦亮“双河凉糕”这一金字招牌的同时,发展特色美食产业,打造了集文化旅游、商贸、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核心示范古镇文化旅游中心。



游客在双河葡萄井打卡拍照


       “周末和节假日时,慕名来吃双河凉糕的游客多得很,一年下来,我们店的收入有100多万元。”葡萄井凉糕店老板刘昌金告诉记者,他在地震中受重伤生命垂危之际,是党委、政府帮他申请航空救援转运到成都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及时救治,他才保住了一条命。


       “感恩,我的第二次生命都是党委、政府给的。感动,这两年的日子里,我亲眼见着我们这里的一些基层干部没日没夜地奔走在灾后恢复重建一线,有时连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家庭都顾不上,我们现在的好日子,与他们的辛苦付出分不开。”如今,刘昌金将“重生”的感恩之心转化为重建家园的动力,他家凉糕店里聘请的28名员工,都是当地的村民,每名员工平均每月的工资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


       在长宁县硐底镇治平村的地震灾后重建聚居点,对面山坡上一期栽种的近2000亩竹子已吐出新绿,治平聚居点的20多名村民正在这片竹产业基地里忙碌着。村民李四香笑呵呵地说,“就在家门口打工,一天都有200元左右的劳务收入,好得很呢!”


       “城乡统筹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还要以城市带动农村,让城里人下乡,使村民在家门口也有收入,还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一、三产业的互动。”据硐底镇党委书记梁超介绍,治平村目前正在申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聚居点里栽种了樱桃、柚子、佛手等经济作物,开办了农家乐,规划了树溪步道以发展乡村旅游,还因地制宜引进了一家企业在村里发展竹产业。


       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过去两年里,我市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灾区振兴的“头号工程”,全力推进产业重建和提档升级,投资1亿元实施长宁县、珙县、兴文县工业园区恢复提升项目;震后灾区累计开建重大产业项目53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3户,新增4A旅游景区3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灾区主要经济指标在震后划出一条“止滑稳增—巩固提速—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曲线。


       与此同时,灾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2020年,长宁县荣获全省“首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称号,珙县荣获“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改善民生

公共服务水平超越震前

       灾后恢复重建,民生优先。


       5月28日下午,在由原双河镇中学、双河镇小学整合而建成的长宁县双河镇义务教育学校里,一场震后首次举办的艺术周活动彩排正在进行。走进这所于2020年9月1日新建成开学的学校,多媒体书法室、录播教室、地理数字AR沙盘教室等功能室设备一应俱全。




重建的长宁县双河镇义务教育学校一角


       “新学校可容纳18个初中班、36个小学班,提供义务教育学位2500个,特别是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水平,相较震前显著提高。”校长冯国强一边带领记者参观学校,一边满怀喜悦地介绍。他说,地震过后,社会各界将源源不断的爱和帮助送到了双河镇,学校也从曾经的一片废墟涅槃重生为全市一流义务教育学校,“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感恩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重建的长宁县硐底镇卫生医院


        “新医院开放36张床位,增加了彩超、DR等新设备,现在居民小病基本可以不出镇了,医院每个月的门诊量也从原来的300多人增加到了1000多人。”硐底镇卫生院院长周媛告诉记者,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新卫生院环境比以前更好了,设备设施更齐全了,医学流程更符合新的要求了,能更好地为全镇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在珙县,该县重(迁)建学校13个,维修加固和重建医院10个,还有珙泉农贸市场、巡场农贸市场、经开区供水工程、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等一个个民生工程,已然从规划蓝图变为生动鲜活的实景。


       在翠屏区、江安县、高县、兴文县等受灾区县,提前完成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让群众看到新生活的希望,焕发出建设美好新家园的热情。



珙县慈济第一高级中学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我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在资金投入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管理服务上优先保障。

       2019年8月,全市完成117所学校维修加固,灾区学生在当年9月全部正常复课。目前已如期完成27所学校、6所医院和33个社会保障类项目重建,新增校舍面积30.9万平方米、学位8095个,新增医院用房面积2.5万平方米,新增便民服务中心面积3300平方米,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比震前大幅提升。

       “看到家乡变了样,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最欣慰的时候。”长宁县双河镇党委副书记牟朝志说,这两年里,和他一样抓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基层人员几乎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天不遗余力地抓重建就是工作常态。

       700多个日夜兼程,齐心协力,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从废墟上站立、在灾难中重生。

       当自然灾害带给百姓的伤口逐渐被爱抚平,震后大地涅槃重生,宜宾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和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


(宜宾日报 郭晓娟 实习生 李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