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105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三江周刊] 【宜宾新三江周刊原创】震后两年,长宁、珙县焕新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8 09: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宜宾新三江周刊原创】震后两年,长宁、珙县焕新篇
本刊记者 银于佳  2019年6月17日,一场最高烈度Ⅷ级的强震让长宁、珙县多地受灾严重。
  如今距离那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已过去两年时光,受灾群众生活如何,震源中心地带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长宁县双河镇、珙县珙泉镇多地……


  双河篇

  新屋过新年


  从镇上通往合龙村(原十里村)的公路两旁,不时可以看到一栋栋新屋,这是村里被评为D级危房的村民们修建的新居。
  合龙村六组村民、年过五十的万代能至今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深夜,房顶的预制板塌了下来,家里乱七八糟,根本不能住人了,一家老小在雨中站至天明。“民政部门送来了应急帐篷,全家才有了容身之处。”
  “2019年10月份,我开始在宅基地原址上重建新家。”万代能表示,自己和师傅们一起动手,搅拌水泥,运送墙砖,于2020年1月份搬入了总面积178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新屋。“10多万元的安置补助,2万元的地震保险现已全部收到,多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才能在新屋里过新年。”
  搬新家的万代能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一面养猪一面酿酒,还打算和村里一帮人组成专合社流转土地,种蔬菜销往重庆。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

  
  饮水当思源


  相比已在新屋住了一年多的万代能,原伏头村七组村民张正祥一家才搬进新家不久。“老房子成了D级危房后,我们一家人就租房子住,直到2021年初方搬到葡萄井村的思源小区来。”张正祥称,小区居民来自不同村组,现正在开展“认识新邻居”、创建“文明家庭”等活动,大家共建和谐邻里社区。
  “坐落于双河镇东部的思源小区,毗邻东溪湿地公园、活泉公园,占地面积70.84亩,可容纳住户400户,于2020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现已入户373户,是‘6·17’地震后长宁县最大的重建聚居点。”双河镇重建办副主任王亚庆介绍说,小区原名“葡萄大水聚居点”,后被居民们自发命名为“思源”,寓意“饮水思源、不忘党恩”。
  
  “大考”已交卷


  2019年“6·17”地震来袭,美丽宁静的学校一夜间成了危房。据统计,长宁全县80个校点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受损面积达22万平方米。
  地震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灾区教育系统千方百计,确保所有学校如期开学,没有一名义务教育学生因地震原因而停课辍学。一边是窗明几亮、书声琅琅,一边是水泥搅拌、机器轰鸣,这是震后长宁县不少学校师生们的生活写照。
  “两年过去,新教学楼、新宿舍楼、新食堂在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中纷纷拔地而起。2020年8月28日正式交付,8月31日秋季学期开校就开始使用。”双河镇义务教育学校总务主任毛伟自豪地说,新校区现总占地面积5336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310平方米,规划初中部900人、18个班,小学部1600人、36个班,解决义务教育学位2500个。高中部则是异地重建。
  战高温、克严冬、控疫情……截止2020年8月28日,长宁县总投资6.7亿元的12个灾后恢复重建学校类项目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其中,完成校舍建筑面积13.98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扩建)运动场及附属工程面积3.9万平方米,这场特殊的“大考”已然交卷。
  
  未来规划,两海驿站


  “凉糕五份,红糖、草莓、菠萝、西瓜、柠檬,各来一份。”葡萄井旁,来自重庆的张先生一家刚坐定,就急忙向老板嚷嚷道。随着顾客呼唤,曾氏老字号凉糕店主曾瑞手脚麻利地端上了在井水中冰镇好的凉糕。
  双河镇的葡萄井凉糕是当地著名小吃,除了古老相传的手艺外,用葡萄井水冰镇凉糕是其一大特色。“6·17”地震中,葡萄井也受到波及,井水一夜干涸,古井严重受损、这让不少宜宾人心中纠结,不知以后还能不能吃到正宗的葡萄井凉糕?
  “一开始,我们也担心,好在维修后,井水也随之逐渐恢复了清澈。”曾瑞介绍说,随着“凉糕”一条街修缮一新,来吃的人更多了,夏季高峰期一天能卖出两三千份,深夜十点过还有外地顾客来光顾。
  “这全长300余米的‘凉糕’一条街,可说是因葡萄井而起,因凉糕而兴。”双河镇副镇长梁爽介绍说,双河葡萄井凉糕的起源,民间以诸葛亮相关的故事传说较多。史料记载则可追寻到宋代。“震后,政府大力扶持凉糕特色产业发展,对‘凉糕’一条街进行风貌打造,2020年9月30日全面完工。”
  “‘凉糕’一条街仅是双河震后规划的一部分。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两海驿站’,拉动川南经济互动。”梁爽表示,双河镇处于长宁“竹海”、兴文“石海”中间,这为打造“两海驿站”提供了地理优势。“通过两年来的建设,我们不仅有‘凉糕’一条街,还有湿地公园、水幕电影、古城文博综合体、感恩奋进馆等多张‘王牌’。游客逛完竹(石)海,可来双河歇歇脚,品凉糕、看电影、逛古镇……”
  
  珙县篇



  生命通道,一条致富路

  “过了新建的狮子河大桥,前面不远就是珙泉镇鱼竹村。”珙县重建办工作人员周忠杰介绍说,两年前从县城到鱼竹村可不容易,要么绕行珙泉镇,要么就得走山间土路,通行不易。
  危急时刻,只有道路畅通,才能保障救援及时。“6·17”地震后,珙县新建了联通南部乡镇的第二通道,全长7.1公里,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生命通道”。同时,在原有路基上实施加宽黑化工程的珙双路全长6.2公里,有效串联了长宁县和珙县之间的地震受灾区域,优化了沿线道路交通路网,提升路网结构,有效帮助沿线村民生产自救和脱贫致富,带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这既是‘生命通道’,又是‘致富路’。以我们鱼竹村为例,地震前全村产业发展单一,道路不通畅,村民收入有限,全靠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维持家庭生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地震后,修通了道路,来往方便了,对于村里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鱼竹村党总支副书记唐正治介绍说,村里如今建起了集体合作社、开办了乡村农家乐,发展了蚕桑、桑枝食用菌、竹加工产业等“桑+竹”特色产业,创办了乡村民宿,搞起了乡村旅游,有了新的美丽称号——“洛浦新寨,鱼竹人家”。
  
  “两棵树”的故事


  在鱼竹村的文化广场上有两棵树,一为桂花树,一为柑橘树。据村里人说,它们是从灾难之中生长出来的,是用“爱”和“情”浇灌出来的,有着特殊的意义。
  “‘6·17’那晚,房子突然剧烈的摇晃起来,桌椅摇摆、杯碗翻倒,一抬头,屋顶簌簌落下来的灰尘就迷了我的眼睛。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但本能的一边往外跑,一边向家人大声喊道:“快跑、地震……”鱼竹村一组村民熊明书回忆说,当看到民警和救护车赶来支援时,大伙儿不禁一阵哭泣,既有伤感、遗憾、更有感动。
  “党员、干部、警察、医生第一时间赶来村里抢险救人。灾后,党和政府又为我们修好聚居点,装修好房屋,还附赠沙发、茶几、电视柜,我们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新屋。”熊明书坐在家门口,指着“青瓦出檐长、穿斗粉白墙、宅前敞院坝、四周立檐廊”的新家高兴地说,他利用现在居住的房子,开办了“温馨小院”(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震后,我们利用灾后恢复重建及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全村共修建了14个聚居点,143户人家喜迁新居。”唐正治表示,乡亲们过上了幸福日子,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新的生活,这份恩情永不相忘。之所以在文化广场上种下两棵树,一棵桂花树,寓意“贵人相助,感谢党恩”;一棵柑橘树,寓意“忆苦思甜,苦尽甘来”。
(据宜宾《新三江周刊》2021年7月8日第27期)

两年后,震区焕然一新 双河镇重建办供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