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710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言网语] 我不阻止孩子吃零食,但这6类被列入“黑名单”的,少给孩子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9 09: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我不反对孩子吃零食,因为你永远无法阻止孩子对零食天然的好奇心。

与其一味禁止,不如教会孩子如何科学地吃零食。

——凯叔


作者 | 徐典典

国庆假期,新闻报道了一个重庆14岁男孩,因为长期吃垃圾食品手指已经严重变形。

视频中可以看到,男孩的手指关节部位明显变粗。医生表示,这是因为尿酸高所致。

小小年纪怎么会尿酸高呢?原来,是因为男孩长期喝奶茶、吃垃圾食品造成的。

都说,没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看了这个新闻,作为家长,还敢放任孩子随便吃吗?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过量或不合理的零食摄入,除了增加孩子的肥胖风险,还会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为了孩子的健康,零食再好吃也不能经常吃,尤其是一些已被国家列入黑名单的零食,最好是一口都不要吃。

不节制地吃零食,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前不久,湖南一名16岁男孩突然陷入重度昏迷,被紧急送往ICU抢救。医生在救护车上就下了病危通知书。

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切与男孩长期喝碳酸饮料有关。男孩从初中开始痴迷各种饮料,病发前更是每天喝七八瓶碳酸饮料或奶茶,一两个星期就暴瘦了20公斤。

经急诊检查,男孩体内血糖达到了52mmol/L,是正常值的五六倍,心率140次/分左右,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血钾也达到了7.9以上,口腔还有“烂苹果味”。

全身多个器官衰竭。医生说,这是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再晚几个小时就有可能救不回来了。

碳酸饮料不是水,而是含糖量非常高的饮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糖和各种添加剂,有些甚至含有咖啡因。

饮料当水喝,不但不能解渴,很可能还会诱发各种身体疾病。一旦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父母,真的要留心,不能放任孩子拿饮料当水喝。


中山一名4岁男童,就是由于父母宠溺,在饮食方面比较任性,平时把零食当饭吃,没有正餐的概念,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果汁也是随便喝。


结果,孩子呕血住进了医院。经小儿胃镜检查,孩子得的是多发性胃溃疡和十二脂肠炎。


医生说,吃零食是一个很大诱因。


一桩桩、一件件,小小年纪就得上各种“怪病”的案例不计其数,有些甚至丢了性命。


可这一切,能怪孩子吗?


小孩子对零食天然缺乏抵抗力,他们只知道,好吃的东西就要多吃。一些零食生产企业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还会特别添加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添加剂。


作为父母,本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因为一时的宠溺,纵容孩子吃零食,只会害了孩子。


6类零食黑名单,买前务必看仔细


国内首个儿童零食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对儿童零食做了明确规定:


1、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2、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经辐照处理的食品,如方便面里的蔬菜包,会造成营养素流失,不能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

3、少盐少糖少油,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

4、不能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

5、零食不能“崩到小牙”;

6、强制标出过敏原



这些指标考量了儿童身体的耐受性、排解能力以及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需求。


这6类要求中,有些标准,例如少盐少糖少油、不添加防腐剂,都是大家已经熟知的。但有一些标准具有隐蔽性,几乎是防不胜防,尤其是第一个:反式脂肪酸。


食物中添加反式脂肪酸,能让口感更好,且不易变质。然而,反式脂肪酸又被称为「笨蛋脂肪」,摄入过多可能会让孩子变胖、变傻,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损害记忆力。


长期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还会造成孩子脾气暴躁、易怒,甚至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由于配料表上通常不会直接写上“反式脂肪酸”这五个字,家长们也很难发现。即便标明了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也不代表安全。



长沙一名12岁女生,连续两年来几乎每天都要喝2杯奶茶,而且不爱运动,体重从110斤飙升到了166斤。


去医院检查,被诊断患有肥胖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多种疾病。



医生表示,部分奶茶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长期饮用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损害健康。


反式脂肪酸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来,但它有很多「马甲」,比如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植物黄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



这些成分在配料表里的位置越靠前,往往表示添加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越多。


建议家长们收藏起来,在给孩子挑零食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四招」识别健康零食


健康的零食,应该是低糖、低钠、低脂肪、少添加剂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具体识别方法如下:


配料成分越简单越好

配料表中的成分越简单、越天然越好,那种密密麻麻写上一大块文字的,并不说明营养更丰富,而是添加了很多添加剂,最好远离。

以牛奶为例,如果配料表里只写着“生牛乳”三个字,就是真正的纯牛奶。

如果后面还有饮用水、白砂糖、卡拉胶等成分,就不是纯牛奶,而是含奶饮料,也就是「假牛奶」。


还要特别留心,揪出反式脂肪酸的「马甲」。

 纯天然成分越靠前越好

因为配料表中成分列表,是按照含量高低排序的,所以,纯天然成分越靠前,说明纯天然成分含量越多。

例如,想要选择一款低糖零食,那么糖的位置越靠后,说明糖分含量越低。

 低钠、低脂、低糖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儿童每日摄盐量:

1~2 岁,每天盐摄入量应≤ 1g;

2~3 岁,每天盐摄入量应≤ 2g;

4~5 岁,每天盐摄入量应≤ 3g。

儿童每日摄糖量:

2~3 岁≤ 15g;

3 岁以上≤ 50g,且最好在 25g 以下。

儿童每日摄油量:

1~2 岁,5~15g;

2~3 岁 15~20g。

以盐为例,过早过多地摄入钠,容易加重孩子的肾脏负担,不利于生长发育。

在选购零食时,请注意营养成分表中“钠”这一栏,像下图中这种钠含量高达2000mg的零食,就可以直接淘汰了。


 尽量远离这几种添加剂

「甜味剂」:带有“糖”“蜜”“甜”字的,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糖精、甜蜜素等。

「色素」:带“颜色”的词,比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柠檬黄、诱惑红等。

「防腐剂」:带有“苯甲酸、山梨酸、亚硫酸”字眼等。

「增稠剂」:带“胶”字眼的,比如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琼胶、明胶等。

另外,选购零食时,尽量选择口碑好的品牌,为孩子的安全加一重保障。


「三类零食」区分好

科学健康吃零食

不可否认,孩子是需要零食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后的孩子可以一天3-4餐。如果中间饿了,就可以加1-2次小零食,保证孩子精力充沛。

儿科专家张思莱医生也提出过,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迅速,但胃容量比较小,活动量又比较大,如果只靠一日三餐的话,营养是跟不上的。


关键在于科学地选择零食。

所以,零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健康、放心吃既保证质量,也要保证限量,不能不加挑选、无节制地供应。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将儿童零食分成了三类:


可经常食用(绿色区域)

主要是低脂、低盐、低糖类食物。

包括四类:奶及奶制品、新鲜果蔬、坚果和谷薯类食物。

可以每天食用。

适量食用(黄色区域)

主要是指含有中等量的油、盐、糖类的食物,比如各类果干、肉干、苏打饼干。它们含抗氧化成分、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有效补充能量。

但这类零食,糖、钠、脂肪含量都较高,不建议常吃多吃。

建议每周不超过3次。

限量食用(橙色区域)

多指高糖、高盐、高脂肪类食物。

这类食物就是常说的“垃圾食品”,多吃无益,典型代表就是冰激凌、汉堡、炸鸡、膨化食品、蜜饯、奶油夹心饼干等。

建议每周不超过一次。


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可经常食用、营养丰富的绿色区域零食,也不能随便吃,遵循「两个原则」

1、限量吃

零食就是零食,只能作为补充,不能当成正餐吃。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要求,建议大豆及坚果每天25~35克;水果每天200~350克。零食吃多了,会影响正餐的摄入。

2、限时吃

吃零食的时间,最好是在两顿正餐之间。不要让孩子养成睡前吃零食的习惯,既不利于牙齿,也不利于睡眠。

零食也可以科学、健康、放心吃,毕竟,我们永远止不住孩子对零食的好奇心,与其全面禁止,还不如为孩子把好关,科学吃零食。

最后,祝孩子们既能享用美味的零食,也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来源:浪花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