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81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三江周刊] 【宜宾新三江周刊原创】宜宾听障人:从“无声”到“有声”的嬗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0: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宜宾新三江周刊原创】宜宾听障人:从“无声”到“有声”的嬗变
本刊记者 罗盼雨  一年四季,都有各自的声音,像春天的泉水叮咚、夏天的虫鸟嘶鸣、秋天的叶落萧瑟,冬天的寒风呼啸。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于“无声”,需要借助器械,再反复学习练习才学会听声、发声。他们是听障人士,一群用几年时间学习如何开口说话的人。


  先天失聪的孩子“哭不出来”?

  六月精阳,走廊里的椅子上,大军眉头紧蹙、紧抿着双唇,好像椅子下面有火在烤。他的孩子即将降生,但他脸上却看不出半点喜色。因为他的妻子几个小时前就进了产房,但里面并没有传出一点动静。
  “嚓~”产房的门突然开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还没等医生开口,就急忙询问他的妻子情况如何,又在得到“母子平安”的答复后呆若木鸡。果然,孩子还是“中招”了,这个结果,在他没有听到期待中的婴儿诞生时的啼哭时,就已然注定。
  原来早在孕早期大军带妻子产检时,就曾检测到胎儿发育可能有异,但当时妻子身体并无不适,加上发生异常风险的几率偏低,他们便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这为他的孩子成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埋下伏笔。
  据产科医生刘璐介绍,婴儿出生时接生的医生一般都会拍他一下,看他是否会哭,并以此来判断他是否存在听力障碍。如果婴儿哭出声来了,就证明不存在听力障碍;如果婴儿哭不出声,又能排除声带受损的情况,则属于先天听力障碍,即使声带完好无损,患儿也会因“听不见”而不能“发声”。
  刘璐表示,先天听力障碍的患儿出生后,需要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借助器械让患儿能听到声音,才能进一步促使他“发声”,乃至后面通过训练逐渐恢复语言功能。如若不然,长久不“说话”的患儿的语言功能就会退化,甚至终生丧失这项功能。
  
  6岁之前是最佳康复期!


  小天3岁多了,还没开口说过话,村里的小孩一看到她就会大声喊“哑巴、哑巴”,但她却不以为然。这些年来,爷爷奶奶以为她是“憨的”,直到一次公益活动体检,他们才知道原来她是先天听力障碍。
  得知小天是先天听力障碍后,她的爷爷慌忙向当地残联求助,这才了解到宜宾有一家专门的语训学校,而小天的情况正好可以申请入读该校,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这让小天的爷爷奶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拿出半生积蓄带着她来到宜宾,打算租房陪她度过训练阶段。
  “他们(听障儿童)刚来的时候,不会说话,也不知道大小便,教起来是有一些困难,但最让我揪心的是,他们没有任何语言基础,不懂得准确表达他们的需求,常常通过自己打自己来发泄不安的情绪。”宜宾市聋儿语训学校卢梅老师说。
  卢梅从专业角度分析,听障儿童的最佳康复时间是在6岁前,因此像小天这样发现得早的,后期康复训练的难度相对要小些,语训效果也是相对较好的。而一些5、6岁才发现的,不仅康复训练难度加大,语训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她希望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听力或语言方面有异常,一定要尽早送医,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让孩子错失康复时机。
  卢梅坦言,她自己的孩子也是听力障碍,所以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身份,让她更能切身体会听障儿童家长的感受和孩子们的不容易。而从教近20年来,让她最欣慰的就是通过语训让孩子们从“无声”到“有声”,和普通小孩一样进入普校学习,和普通人一样就业、融入社会。
  “5·12地震那次,大一点的孩子们会光脚抱着小一点的弟弟妹妹跑;老师生病了孩子们也会凑过来关心,还帮着按摩;志愿者叔叔阿姨来了,孩子们也热情地打招呼;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充沛的好奇心……”卢梅说,在她看来,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一个样。
  
  反复练习只为“亲口”说话


  “小盆(朋)友们,摆(排)好队!”“这个蛋刀(糕)好美妹(味)!”当你听到这些简短的句子从听障儿童的嘴里慢慢蹦出来时,想必会很吃惊吧,这意味着,你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不懂手语而无法和他们交流。
  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果,一方面有赖于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等器械的辅助,另一方面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语训学习。这其中,语训老师当论首功。正是他们一遍遍地与孩子们对口型、一次次地带孩子们摸声带让他们感受发音不同时声带的细微变化、一日日地反复教演训练,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语训老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爱心、恒心和耐心。”宜宾市聋儿语训学校校长肖伟说,而令他感到自豪的是,学校自创办至今招进来的老师都很好。即使是在学校创办初期,条件不是很好,待遇也还勉强的情况下,语训老师都从未提过要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坚守。
  肖伟表示,创办学校10多年来,已有300多个孩子通过语训正常融入社会,其中早几批的孩子已经就业了,其他的也在普校正常入读。虽然在语训阶段,孩子们和老师们会吃很多苦,但这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来,能得到市区两级残联的鼎力支持,还有酒都狮爱服务队、酒都义工等社会公益组织的长期帮扶以及众多家长的信赖,我感到非常幸运,也更加坚定办好学校的信心。”肖伟说。
  
  借助器械,听障人也有“春天”


  和其他类别的残疾人不同,听障儿童更容易通过科技手段(主要是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因此近些年来残联也在积极制定并落实相关康复救助项目。
  据了解,翠屏区残联对0-14岁的听力障碍儿童自费植入人工耳蜗的,每人给予不超过6万元的补助;植入人工耳蜗开展康复训练的,每人每年给予不超过1.6万元的补助;佩戴助听器开展康复训练的,给予每人每年不超过1.32万元的补助,并为符合条件的听力障碍人员进行助听器适配。
  同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为听障人员提供针对性康复训练,并配套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系列政策和服务,减轻听障人员的经济负担,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便捷服务。
  听障人员张飞就是上述这些好政策的受益人之一。据他介绍,他的家庭十分困难,以至于本可通过手术治疗的小病祸及耳膜,导致双耳失聪,让父母常常为他的未来生计忧心忡忡。好在得到当地残联的帮助,安装了人工耳蜗,这才让他有机会开口说话,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他现在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从我记事起,就是在反复练习发声,老师和家人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而我总是记不住,难免会有心情烦躁的时候,便把人工耳蜗当成倾诉的对象,与他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现在想来,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却让我受益终身。而我的好兄弟,就一直默默地陪着我。”张飞说,往后余生,他将和好兄弟一起共同进退,在成都站稳脚跟。
  有知情人士透露,虽然植入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孩子,和普通人一样可以听见声音,但受环境噪音及器械灵敏程度影响,他们还是有些“短板”:和他们说话要尽量放慢语速,同时由于先天听不见声音,他们的语言功能是后期慢慢康复的,因此语速和反应速度也相对较慢。
  不过在他看来,这些“短板”对大多数工作岗位来说都影响不大,因此如果听障人员努力学习,向更多的领域拓展,也并非毫无立足之地。更何况,随着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残障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今后的就业服务和就业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听障人及家属为化名
  图片来源:宜宾市聋儿语训学校)
(据宜宾《新三江周刊》2021年10月14日第40期)

用手掌感受吐字时的气息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