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楼叔去了趟南溪……
屈指算来,明年也将是南溪设区十周年了!从当初的万里长江第一县到如今的中心城区,南溪这些年给人感觉还是略显低调了。
原本寄希望于入城之后,能带来区域影响力与房价水平的同时上涨,目前看来都还是遥遥无期。
和原来的县域相比,成区后的南溪其他不说,市容市貌都有了大幅提升。
新城鳞次栉比的各色楼盘构筑成了独特的城市天际线,长江大桥、长江第一湾等依托长江“ip”搞的一些地标,还是高大上。
原想着,城市建设挺不错,南溪再咋看,宜居指数和房价水平都该是杠杠的吧!现实却是,还是略显惨淡。
和临港成为国家级经开区,前后脚的时间,南溪从县升级成为区了。
彼时,楼叔遇到了一波在宜宾房价腾飞初期尝到甜头的炒房客,他们敏锐地嗅觉感知到了南溪市场即将全面爆发,急急忙忙奔赴南溪买房。和如今新区发展第一件事就是要大卖地一样,南溪在当时也是于老城外,开始修建新城。
大大小小房企开始争相进入,一度让南溪楼市的热度仅次于翠屏区,甚至某种程度上,南溪同时在售的项目是超过翠屏区(当时中心城区只有翠屏区与南溪区)。
但是,随着热度褪去,大家对于南溪的关注度开始降低。原本行政区划调整,并没有给予南溪当地人带来更多实际上的经济收入,而人口基数的问题也导致南溪有能力和有意愿买新房的人并不多。
这也导致了,南溪房价的上涨幅度放缓,比起主城区动辄上涨好几千,南溪的房价都已经落后于江安了。
不是说房价就得越高越好,只是这证明购房者对于南溪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并未随着南溪城市形象提升与配套完善有着显著改变。区域内和附近乡镇的地缘性客户,才是南溪买房置业的主力客群。
这一直接后果就是,十年南溪楼市,不是在去库存,就是即将去库存。
前几年好不容易将新区成立之时拍出的地所修建的房源消耗干净,这两年又在消耗去年以及更早一年所拍土地的库存了(南溪城区已经超过一年半的时间,没有新拍商住用地了)。
涨不上去的房价,也实力劝退了大量投资客。很多南溪买房的炒房客,并没有等到南溪房价暴涨的那天,最后只能悻悻离开。
照理说,南溪大量新盘是沿江而建的,其江面宽阔,江景资源要比主城更好,甚至相关配套也比之很多新区更要成熟,那为何南溪的吸引力不够呢?
在和不少当地人聊天中,楼叔发现,南溪最大且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缺人。靠主城和江安太近,原以为能吸引到这两大区域的买房者前往,未曾想,被反噬了。
南溪人选择去主城或者江安安家置业,而南溪留下的只是宽阔的街道与亮眼的夜景。
从区位上看,南溪紧靠三江新区,未来通过高职园区与江屿城项目的打造,能够快速融入三江新区的发展。
但这必须依托罗龙片区与涪溪主城的崛起,作为三江新区的两大核心之一的涪溪新城,只要发展起来肯定就要惠及到南溪,只是这需要较长的时间。
想当年,作为南溪不大想要的石鼓,如今却连跳几级成为了三江新区的新城核心,搞不好以后还要反哺南溪发展,真的不好怎么说的了。
当一个区域,连炒房客都无法吸引来之后,要么这个区域价格已经到达了天花板,要么就没啥上涨的动力,到底南溪属于哪种呢?(不妨大家来判断判断)
南溪超过一年半时间没卖地,是不想还是卖不掉,其实这也是个挺有趣的话题。
在各项政策规范收紧的情况下,房企们可能更愿意在主城开发前途有保证的熟地,而不大愿意跑到新区去耗费几年去库存。
说在最后:站在购房者维度上来说,不管是在主城上班还是江安上班,都没有任何理由跑到南溪去买房。除非是南溪当地人或者是在南溪工作的,而南溪到底能提供多少工作岗位呢,这也需要打个问号。
购房者不愿来,市场卖不脱,房企拿地意愿低,市场吸引力弱,一个南溪买房劝退的闭环效应就此形成。对于更为长远的发展来说,南溪想要破局,可能还是要找好大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