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50667|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点话题] 扶不扶问题再现,四川女子扶老人后遭讹,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4 13:51 来自零距离APP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事件回顾:12月1日在四川乐山居住的詹女士在社交平台的求助上了热搜。

原来在前几日,詹女士在上班途中看到一个老人倒在自己车辆的左前方,便急忙下车搀扶。

令她没想到的是老人就此一口咬定是詹女士将他撞倒并要求赔偿。

詹女士由于意外没有安装行车记录仪,百口莫辩之下只得在网上向热心网友求助,寻找当时在场的见证人。

詹女士的求助被网友们看到后,大量的网友和其联系安慰詹女士并愿意向其提供帮助,当时在场的市民也联系詹女士愿意为其作证,交警部门也第一时间公布了监控录像,还了詹女士一个清白。

老人的家属得知情况后也向詹女士表示了感谢。詹女士接受采访表示,在这起事件中虽然心酸但也收获了很多温暖,自己下次遇到类似事情一定还会帮忙。

法眼浅见:在生活中,我们时不时地总会看到类似好心扶起被讹诈的事件。

每当发生类似事件,网友们总会义愤填膺,希望能将讹诈者送入监狱,但为何很少看到相关人员被处罚的消息呢?

因为虽然讹诈有类似敲诈勒索的性质,但不管是我国的刑法还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敲诈勒索的认定都是较为严格的。首先其在主观方面要求是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仅此一点,在大部分事件中就很难认定,因为当事人多为老人和醉酒者,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较普通人较低,很有可能出现误认的情况。如果直接将所有人都认定成故意,那么就违背了法律的正当性。

其次,敲诈勒索要求有威胁(扬言侵害他人)或要挟(揭露隐私)的行为。在类似案件中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当事人只将另一方作为伤害自己的人进行追究。

为了能让救助者安心,我国也早已规定了“好人法”,尽量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来保障救助者的利益。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对救助者自身利益受损,以及救助过程中不小心造成当事人损害的情况进行了救济。

最后,浅见认为见义勇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即便偶尔有这些负面信息,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们仍要伸出援手。

当然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在实行救助行为前,我们可以用手机先进行拍摄取证,也可以邀请路人帮忙录像作证。同时对于讹诈者虽然一般难以进入刑事领域,但在民事领域内可以就名誉权损害、精神损害向其提起相关诉讼。

媒体来源:whoare12138
转自:新浪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