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封面人物逗猫惹草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370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教对外开放新格局②|奋进跨越正腾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11: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大学城一隅 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前不久,宜宾一块标注有多所大学校址的指路牌火遍全网。而这块小小指路牌上,汇聚了四川9大知名高校。随着指引而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开放型的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

这里,聚集了12所高校,是宜宾高等教育资源聚集区;

这里,聚集了7万余师生,是宜宾人才高地;

这里,聚集了12所产研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是宜宾创新创业沃土;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宜宾已然成为全省除成都之外高校的最大集聚地和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朝着建成科教强市目标阔步前行。


站高谋远
举全市之力建“双城”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科技和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在2016年以前,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45.8人,处于全省落后水平,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极不相称,科教发展相对滞后一度成为制约宜宾跨越式发展的短板。

很快,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明确要以大学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产业大发展;要以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立足宜宾地处长江首城、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位于川渝滇黔几何中心,具有辐射吸纳3省8市3700万人口的独特优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结合宜宾市情反复研究,确立了“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的建设发展思路。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在宜宾三江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了36平方公里,用于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举全市之力打造宜宾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高端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

为确保高效推进“双城”工作,我市迅速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双城”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刘中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等市领导冲锋在前率先垂范,脚步走遍大江南北高校校园,用真情和汗水迎来众多高校对宜宾的垂青。

同时,开创性地成立了市双城建设服务局,专为“双城”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组建市科教产业集团,负责“双城”项目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变政府投入为企业投资,市场化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等。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的意见》《宜宾市科创中心入驻机构和团队扶持及管理试行办法》等10余项政策文件,对于招引的高校、科研机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供“拎包入住”服务,并在设施设备、房租装修、运行经费、科研补贴、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子,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紧密配合,用最佳服务和最快效率为筑巢引凤营造优良环境,用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盯目标不动摇,奋力攻坚不松劲,狠抓落实不懈怠,扎实推动项目落地落实,短短四年,一座崭新的大学城和科创城拔地而起。


四年时间
绘就宜宾高教版图

“宜宾市和重庆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重庆医科大学将分步实施、分步推进,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与宜宾的深入合作,努力将重庆医科大学和宜宾的合作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典范。”近日,在重庆医科大学与宜宾市校地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刘宴兵高兴地说。这是我市继去年10月10日与西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后,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近年来,我市紧扣城市和产业发展需求,与相关高校座谈协调来宜办学和开展合作,集中力量招引高校,高起点设置优势学科,高水平设定教学标准。重庆医科大学与宜宾的“联姻”仅仅只是“双城”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这是宜宾区别于其他地区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模式的特色。”宜宾市双城建设服务局负责人表示,换句话说,宜宾引进的大学都与宜宾的产业息息相关。比如:围绕白酒、能源、化工产业招引四川轻化工大学,围绕智能终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招引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邓中翰院士工作站,围绕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招引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招引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长江金融研究院,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引同济大学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等。

截至目前,宜宾先后与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新增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等10所高校,在宜办学高校已达12所,在校大学生由2016年的2.5万人增加到7万人;在宜高校及在校生人数较2016年实现了“两个翻番”;留学生人数由零突破到50余个国家700余人,居全省第2位。

“今年计划建成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二期,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二期。”宜宾市双城服务建设局负责人说,目前,各项目正快速推进,确保今年秋期如期交付使用。

建设科创城,宜宾也用同样矫健的步伐和昂扬的姿态不断推进。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开园,引进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等12所科研机构,建成欧阳明高、邓中翰2个院士工作站和马克·列文诺贝尔奖专家工作站,建成全省首个厅市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1个省级创新型平台。

“着眼未来发展,宜宾‘双城’将继续按照‘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和‘统筹产学研、联通校企社’思路,深入推进厅市共建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努力探索符合区域实际、体现四川特点、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宜宾市双城服务建设局负责人表示。

到2025年,宜宾“双城”将全面实现建成15所以上普通高校、10万以上大学生,10所以上高职院校、10万以上高职生的目标,为宜宾今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一隅 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产教融合
赋能高质量发展

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户一堆企业,形成一个产业,促进一个集群,已成为宜宾发展的常态。如今的宜宾正在加速迈入从“量变”到“质变”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0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将自己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宜宾三江新区。

“很看好宜宾发展潜力。无论从创新研究、成果转化还是市场推广,宜宾都有优质的条件和支撑。”欧阳明高说。这四年,以宁德时代这一全球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制造企业领衔,吉利、苏州天华超净、广州国光电器、天宜锂业等众多锂电领域龙头企业,扎堆在宜宾建厂,携手共同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

纵观全市产教发展,除了产研院、专家工作站、科研团队自身的助力,我市还建立产研院需求对接制度,着力推动高校、产研院、工作站等与企业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技术研发等合作,实现科研资源与企业产业充分融合。

电子科技大学与宜宾本地智能终端企业的合作就是产教融合的有效实践。

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朵唯)是最早落户宜宾的知名品牌企业。短短几年时间里,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即便是去年疫情期间,公司营收不但没减少,反而实现大幅度增长。“‘双城’的赋能,让企业抢抓机遇的底气更足。”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的一番话道出了企业在宜发展的信心。

2017年12月初,电子科技大学与朵唯智能云谷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校企双方决定在基础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层面进行合作。

不仅如此,据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副院长何建介绍,由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组织牵头,与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学院、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四川领歌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长江华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已在去年7月获得省上授牌。

目前,“双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国家专利576项、累计转化各类科技成果400多项,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6年的47%跃升至2020年的58%,获批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形成区域科创资源和政策集聚高地,争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一方阵。

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