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封面人物逗猫惹草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372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产教融合走向全国示范 ——宜宾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建设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来源:宜宾日报

进入三江新区,有一块“网红”指示牌。这块指示牌上,汇聚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随着指引而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大学城、科创城。

2016年以前,位于三江新区的“双城”片区还是一片阡陌农田。从项目启动到首批师生顺利入住,仅仅190天,极具宜宾特色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拔地而起。尔后的几年里,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等多所高校陆续落成开学……

从5年前的阡陌农田,到如今拔地而起的智慧新城;

从5年前的乡村郊野,到如今12所高校在宜办学、8万名在校大学生,12所产研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纷纷落户。位于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内,龙头山下的宜宾“双城”,仅用5年时间,华丽蝶变、强势崛起。

如今,宜宾已成为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正朝着建成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目标阔步前行。

站高谋远

举全市之力建好“智核”

没有大学的城市就没有未来。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优质丰富的科教资源宛若一台发动机,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然而在2016年以前,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45.8人,处于全省落后水平,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极不相称,科教发展相对滞后一度成为制约宜宾发展的短板。

为破解我市科教发展短板,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大学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以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结合宜宾市情反复研究,按照“产学研用”一体化和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思路,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在三江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36平方公里“双城”,举全市之力打造宜宾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高端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

为确保“双城”工作高效推进,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城”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他们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用脚步走遍大江南北高校校园,用真情和汗水迎来众多高校对宜宾的垂青。

同时,开创性地成立了市双城建设服务局,专为在宜高校、“双城”科研院所提供全方位服务;组建市科教产业集团,负责“双城”项目建设运营。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的意见》《宜宾市科创中心入驻机构和团队扶持及管理试行办法》等10余项政策文件,对于招引的高校、科研机构提供全过程服务,并在产教融合、“双一流”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子,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紧密配合,用最佳服务和最高效率营造优良环境,用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盯目标不动摇,奋力攻坚不松劲,狠抓落实不懈怠,扎实推动项目落地落实,短短5年时间,“双城”拔地而起、跨越发展。

五年时间

“招校引院”成果丰硕

前不久,宜宾大学城高校迎来开学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怀揣着对大学的期待,走进了宜宾各大高校校园。

西华大学是较早一批落户宜宾大学城的高校之一,今年9月,西华大学宜宾校区迎来了4300余名新生报到,这也是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以独立招生代码,首次面向省内外招收的第一批四年制本科生。加上2018年9月18日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一期)建成投用时的入读学生,截至今年9月,在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就读的学生已达7000余人。

西华大学仅仅只是“双城”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产教深度融合,紧扣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贴近需求搞科研,这是宜宾区别于其他地区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模式的特色。”市双城建设服务局负责人表示,宜宾引进的大学都与宜宾的产业息息相关。比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引成都理工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等,围绕白酒、化工产业招引四川轻化工大学,围绕智能终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招引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工业学院、邓中翰院士工作站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招引设立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长江金融研究院等。

截至目前,宜宾已与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办学高校已达12所,在校大学生由2016年的2.5万人增加到8万人。

建设科创城,宜宾也用同样矫健的步伐和昂扬的姿态不断推进。2019年3月,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开园以来,已成功引进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建产研院12个,建成欧阳明高、邓中翰2个院士工作站和马克·列文诺贝尔奖专家工作站,建成全省首个厅市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型平台。

着眼未来发展,宜宾“双城”将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引领,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学院集群,努力探索符合区域实际、体现四川特点、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产教融合

赋能高质量发展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学科,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已成为宜宾发展的常态。如今的宜宾正在加速迈入从“量变”到“质变”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0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将自己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三江新区。

“很看好宜宾发展潜力。无论从创新研究、成果转化还是市场推广,宜宾都有优质的条件和支撑。”欧阳明高说。也正是这4年,以宁德时代这一全球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制造企业领衔,吉利、苏州天华超净、广州国光电器、天宜锂业等众多锂电领域龙头企业,扎堆在宜宾建厂,携手共同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

纵观全市产教发展,除了产研院、专家工作站、科研团队自身的助力,我市还建立了校企需求对接制度,着力推动高校、产研院、工作站等与企业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技术研发等合作,实现科研资源与企业产业充分融合。

电子科技大学与宜宾本地智能终端企业的合作就是产教融合的有效实践。

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是最早落户宜宾的知名品牌企业。短短几年时间里,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即便是去年疫情期间,公司营收不但没减少,反而实现大幅度增长。“‘双城’的赋能,让企业抢抓机遇的底气更足。”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的一番话道出了企业在宜发展的信心。

2017年12月初,电子科技大学与朵唯智能云谷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校企双方决定在基础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层面进行合作。

不仅如此,据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由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园区组织牵头,与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学院、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四川领歌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长江华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已在2019年7月获得省上授牌。

“我们充分发挥高校科学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校(院、所)企双向行’活动,推动科技创新由‘政府下任务’向‘企业开清单’‘企业单一扛’向‘风险共同担’‘科研分散搞’向‘院所联合干’转变,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融合,打造校(院、所)企协同创新集群。”市双城建设服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成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300余项,全面激发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动力。全市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孵化)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106家、150家、820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至58%,创新能力由全省第6位提升至第3位。

2021年7月,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宜宾市委关于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教副中心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引领,持之以恒高标准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全力推动“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度聚合、有机衔接,加快建成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科创能力全面增强、产教融合全面发展、人才队伍全面壮大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教副中心,为我市今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智力支撑。

回望来路,各大高校签约紧锣密鼓,各类科研院所纷至沓来,各个项目建设有序展开。展望未来,“双城”奋进崛起正为我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驶入更具竞争力的快车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