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加载中...

宜宾零距离网络

版块导航

宜宾生活
酒都眺望消费维权宜宾政事乐玩宜宾招聘求职闲聊杂谈商家发布相亲交友房产城建律师在线
办公室
事务板英联俱乐部休息室其他版块
查看: 21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火葬场门口有一对联,上联:“早来晚来早晚都来”,下联更有意思“穷人富人穷富都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1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都是过客。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谜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死亡,是人生最终的归宿,也是最大的平等。
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你是英雄还是凡夫,无论你是善良还是邪恶,终有一天,你都要面对死亡。
死亡让人恐惧,也让人思考。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死亡?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有思想和感情的人。



在中国,火葬场是处理尸体和送别亲友的地方。它通常被认为是阴森、冷酷、悲哀的象征。很少有人愿意去火葬场参观或者探讨。
然而,在某个城市的某个火葬场门口,却挂着一副别具深意的对联,上联是“早来晚来早晚都来”,然而下联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拍手连连。
那么对联的下联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一下对联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对联。



对联的起源
对联,也称对子或对句,是一种汉语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指由两句相对呼应、语意对称、字数相等、韵律相同的句子组成的文体。它通常用于书法、诗歌、歌谣、戏曲等艺术形式中,并且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对偶的语言艺术,用两句话来表达一个意思或者反映一个主题。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桃符时期:这是对联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人们在过年时会在门上悬挂桃木板,上面写着神茶和郁垒的名字,这是传说中能降鬼驱邪的天神。



后来,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一些吉祥话或者祝福语,形成了初步的对偶句。
偶文时期:这是对联的萌芽阶段,大约从五代到宋代。唐朝是对联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诗人往往在诗中运用对仗手法,构成华丽的对联。
宋代以后,对联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诗歌中,逐渐扩展到书法、绘画、文房四宝等艺术领域。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创作一些对偶性的诗文,称为偶文。偶文有很多种类,如律诗、绝句、乐府、歌辞等。
偶文具有平仄相合、音韵相通、意思相应、字数相等等特点,为后来的对联奠定了基础。



春联时期:这是对联的成熟阶段,大约从元代到明代。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在春节或者其他节日,在门上贴上用红纸写成的两句话,并加上一条横批。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联。春联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明清时期,对联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时期的对联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对联也成为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普及到了广大民众中,成为了一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
对联时期:这是对联的发展阶段,从清代到现代。这个时期,人们不仅在节日贴春联,在平日也会在各种场合使用对联来装饰环境或者表达情感。
对联也不再局限于两句话和一条横批,而是出现了多种形式和风格,如楹联、匾额、扇面、屏风等。



总之,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和民俗风情。它既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有优美而韵味的形式。
它既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既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反映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它既能增添生活的乐趣和美感,也能提升人们的道德和修养。
对联也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形式。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又能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它既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又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对联是一种开放而包容的文化形式,能够适应不同的时代和环境。
对联还是一种普及而民间的文化形式。它不需要高深的学问或者专业的技巧,只要有一颗爱好之心和一点灵感就可以尝试写作。



它不局限于书本或者楹柱上,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和场合。它不仅是文人墨客或者名流雅士们的娱乐方式,也是老百姓或者小孩子们的生活乐趣。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欣赏,更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对联小故事
对联从古代发展至今,发生了无数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接下来我将带给大家一些对联小故事,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对联以及对联背后的文化。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作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一次,苏东坡写了一副对联给佛印:上联是“水能载舟亦覆舟”,下联让佛印自己对。
佛印看了后,笑着在下联写道:“墨能赞圣亦谤圣”,横批是“反覆之理”。苏东坡被佛印嘲讽得无言以对。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张贴都被贼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既让偷窃者不好下手,也让后人津津乐道。王羲之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偷春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上联变成“福无双至于此止”,下联变成“祸不单行于我开”。这样就成了一副美好的祝福。
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有一个小儿子叫纳兰容若,从小就聪明伶俐。有一次,他跟着父亲去拜访一个朋友。朋友家门口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是“春来江水绿如蓝”。
纳兰性德问他儿子能不能对出横批来。纳兰容若想了想,说:“横批应该是‘江南风景’。”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因为这两句话都是李白的诗句啊。”



明代时期,有一个名叫李时珍的医学家,在编写《本草纲目》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个药铺门口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草木虫鱼皆药物”,下联是“金石珠玉尽庸品”。
李时珍觉得这副对联非常奇特而精辟,就进去找到店主询问其作者。店主说:“这副对联是我自己写的。”李时珍十分惊讶,并向店主请教医学知识。
店主说:“我不过是个卖药的,并不懂医学。”李时珍说:“你既然能写出这样的对联,就说明你有着深厚的医学素养和天赋。你为什么不去学习医学呢?”
店主说:“我只是喜欢写对联而已,医学太难了,我没有那个兴趣和能力。”李时珍说:“你不要妄自菲薄,你的对联已经显示了你的医学潜力。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教你一些医学知识,帮助你开发你的才华。”店主被李时珍的诚意打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他跟随李时珍学习医学,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有一个土财主,不识一字。他想在自己的大门上挂上一副对联,就找了一个文人帮他写。文人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对联,他说:“我不懂,你随便写吧。”
文人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天下无双”,下联是“地上独尊”。土财主看了很高兴,就付了钱。后来有人告诉他这副对联是夸自己无知和傲慢的意思,土财主气得找到文人理论。
文人说:“你既然不懂字,怎么知道我写的是什么意思?你不信可以去问别人。”土财主就去问了一个读书人,读书人说:“这副对联是赞美你德高望重、富甲一方的意思。”土财主又高兴起来,就给了读书人一些钱。
可是土财主万万没想到原来这个读书人和那个文人是同伙。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现代的对联小故事,虽然简短,却富有趣味和启发。它们不仅展示了对联的魅力和艺术,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心态。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联不是一种死板的文学形式,而是一种活泼的语言游戏。它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思想,可以传达喜怒哀乐,可以抒发赞美或讽刺,可以激发想象或幽默。
对联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智慧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这些对联小故事无疑证明了对联文化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也能看出对联背后的博大精深,以及十分的契合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这也是让对联文化兴盛的主要原因。
火葬场的对联
我们将目光转移回到火葬场的对联上,从对联文化从古延续至今,很多场合都会在门前贴上对联,这其中也包括火葬场。火葬场的对联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火葬场的上联是“早来晚来早晚都来”,而下联更是精妙绝伦,下联是“穷人富人穷富都收”。大家看到上联都会止不住生气,这不是咒自己吗,但是大家看到下联都会释怀然后开心大笑。



这副对联用简洁而又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而又残酷的道理:不管你活了多久,赚了多少钱,最后都要被火化成灰烬。这就是人生最终的结局。
引用“烟鬼书生”这位网友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进来莫害怕,看炼炉内熊熊烈火烧掉你一身罪孽;出去当欢喜,想烟囱中缕缕青烟,送尔上九霄云天。任凭你万贯家财千般威风百样娇艳,进得此门来终是一堆白骨;莫笑我一生潦倒两袖清风十分落魄,到了炼炉中也有几缕青烟。”



这副对联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思考。有些人觉得它太过尖锐和冷峻,伤害了逝者和家属的感情;有些人觉得它很有哲理和启发性,提醒了活着的人要珍惜时间和生命;还有些人觉得它很有趣味和创意,并且与其说它是一副对联,不如说它是一首诗。
无论如何,在这个忙碌而又浮躁的社会里,在这个物欲横流而又虚荣盛行的时代里,在这个科技发达而又环境恶化的世界里,这副对联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警醒。
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让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让我们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用心感受自己的每一喜每一悲,让我们用爱去关怀自己的每一亲每一友,让我们用智慧去改善自己的每一环每一境。
也许,这就是这副对联最有意思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提醒,也是一个关于生活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